2025年開年以來,美國對部分中國商品的關稅再次上調,涉及范圍涵蓋家電、電子零部件、機械設備等多個品類。對于以出口制造為主的惠州而言,這無疑帶來了新的壓力。眾多跨境電商賣家和外貿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成本結構,思考如何在關稅上升的大環境下繼續保持競爭力。

實際上關稅上漲并不意味著出口無路。只要合理調整發貨策略、優化供應鏈布局,仍有機會降低綜合成本、穩定利潤。以下三招,是惠州賣家在當前形勢下可借鑒的實用發貨思路。
一、優化發貨渠道,選擇高效清關線路
在美國市場,物流成本和清關時效直接影響利潤。面對關稅上調,惠州賣家首先要做的,就是重新評估發貨渠道。
以往許多賣家依賴單一的快遞方式,例如UPS或DHL直發,但在新形勢下,更靈活的專線渠道逐漸成為首選。美國專線通常包含預清關與稅務申報服務,能有效減少高額的關稅重復計算風險。
此外,對于中小件貨物,可考慮空派專線;而大批量貨物則更適合海派或快船渠道,運費成本能降低約20%-30%。通過合理分配不同貨型的運輸方式,能有效平衡成本與時效。
二、提前規劃申報,合理利用稅則分類
關稅上漲并非針對所有品類統一執行,不同稅則代碼對應的稅率差異較大。對于出口美國的惠州賣家來說,正確的產品歸類(HS Code)顯得尤為關鍵。
一些企業由于申報不規范,導致被海關重新定類,從而觸發更高稅率。事實上,通過專業報關團隊提前審核申報資料,結合產品屬性進行合理歸類,可以合法合規地降低關稅支出。
同時,賣家還應密切關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(USTR)公布的豁免清單,部分產品仍可享受臨時減免。對于以電子類、五金類為主的惠州制造企業,這一信息非常關鍵。
三、借助專業物流服務,分攤成本與風險
除了渠道和清關的優化,跨境物流服務的選擇也在應對關稅波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
惠州地區擁有大量出口型中小企業,單個賣家的出貨量往往有限,難以直接與航司或船公司議價。這種情況下,借助整合資源的物流服務商,可以通過集貨模式獲得更低的運價。
例如,泰嘉物流針對美國市場提供的一站式跨境物流解決方案,就涵蓋空派、海派、快遞直發等多條渠道。系統會根據貨物屬性、體積重量與時效要求智能匹配最優方案,實現多渠道智選。
同時,泰嘉物流在惠州地區支持上門取件服務,賣家無需額外中轉即可直接出貨,大大節省了發貨時間與人力成本。對出口美國的賣家而言,這種本地化、可視化的發貨方式,不僅能提高交付效率,還能更靈活地應對關稅政策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。
外貿的本質是長期經營,而非短期博弈。在2025年的全球市場格局下,那些能靈活調整、快速響應的企業,依然能在動蕩中穩步前行。